程鹏宇 | 后社会史论战时期的学术转向与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形成——以陶希圣、郭沫若、侯外庐为例
【内容提要】
“后社会史论战时期”即《读书杂志》1933年停刊至1937年中国全民族抗战爆发这一历史阶段。在此期间史学界出现了三种相对于社会史论战的学术转向,代表人物分别是陶希圣、郭沫若以及侯外庐。陶希圣转向史料整理...
02
2022-07
2022-07-02
左承颖 | “森林”进入城市:民国时期森林公园筹设研究
【内容提要】
民国时期,在历届政府倡导的造林活动中,森林公园的筹设别具意义,反映出国人对森林的认知从强调单一经济收益拓展至重视多效社会功能及景观价值。国内森林公园概念的萌生与清末民初以来森林科学知识、西方城市规划理...
30
2022-06
2022-06-30
叶磊 | 鸭绿江采木公司与日本对东北林业生产的殖民介入(1908—1931)
【内容提要】
晚清时期,鸭绿江流域的木材生产活动逐渐兴起,并形成具有鲜明特征的生产模式。日俄战争后,日本成立鸭绿江采木公司,作为其侵入鸭绿江林业生产的工具。该公司围绕木材生产领域所推行的各项业务,本质上属于对...
26
2022-06
2022-06-26
常国栋 | 张学良与锦州弃守
【内容提要】
作为东北军最高长官,张学良在锦州危机中处于重要地位。锦州危机期间,中方在该地区的兵力始终不足以与日军抗衡。日本早有驱逐东北军进入关内的意图,这与顾维钧提议的锦州中立案有着本质区别。日方以保存锦州地...
23
2022-06
2022-06-23
张生 | 接待与政治:李顿调查团的中国关内之行
【内容提要】
1932年,国际联盟李顿调查团赴中国实地调查九一八事变真相,在上海、杭州、南京、北平等地受到中国各界的热情招待。国民政府与日方一样,在细致接待的同时,向调查团全面表达己方的政治诉求,希望影响其立场。...
17
2022-06
2022-06-17
陈思言 | 注重疗效与回归经典:民国时期针灸知识革新的路径研究
【内容提要】
民国时期,重新厘定针灸知识,是时人证明中医有效性的一项重要举措。在中医科学化的背景中,诸多医家都对针灸知识革新进行探索,注重疗效与回归经典是其中颇具特色的两条革新路径。前者以承淡安为代表,注重实...
13
2022-06
2022-06-13